您现在的位置: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 >> 网站首页 >> 科研项目 >> 正文
2022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(张大千研究)科研项目申报公告
来源:张大千研究中心   作者:佚名   点击数:   日期:2021-12-27   字体:【
 

 

 

《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(张大千研究)科研项目2022年度课题指南》经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专题会议研究确定。现将本年度张大千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相关事宜公告如下:

一、指导思想
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,以及《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》的要求,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旨,弘扬、繁荣、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促进四川省哲学社会科繁荣发展,推进学科体系、学术观点、科研方法创新,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,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。深入发掘、整理、继承张大千文化艺术遗产,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。

二、申报原则

1、坚持解放思想,实事求是原则。

2、坚持理论创新、方法创新、观点创新原则。

3、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原则(理论研究要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,应用研究要具有现实性、针对性和时效性,避免低水平和重复性研究。)

4、坚持问题导向原则。聚焦热点、重点问题,进一步细化课题研究目标、范围。

三、申报类别、条件及要求

1、本年度项目设置有重点项目、一般项目、青年项目、自筹项目。

2、申报条件:(1申报重点课题的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、博士学位或主持完成过市厅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。(2)申报一般课题的负责人须原则上具有中级以上(含中级)职称。(3)申报青年项目的负责人应具有初级以上(含初级)职称或本科学位,年龄不超过40周岁(198211日以后出生)。(4)申请自筹项目的负责人不受上述条件限制。(5鼓励高校在读博士生、硕士生,部分省内外有志于张大千研究的文化教育艺术界人士申报课题。

申报要求:

1《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(张大千研究)科研项目2022年度课题指南》所列条目为本年度重点研究领域和范围,为申报者提供研究参考。申报者应根据自身研究实力、研究基础等情况自行设计具体题目,鼓励集体攻关课题和围绕张大千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。(2)申请人要依据《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管理办法》的相关规定和本公告的要求进行申报工作。(3)申请资助经费要有合理的预算,应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并根据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提出预算。(4)申请人不具有副高级以上()专业技术职称(职务)或者博士学位的,必须有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(职务)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(请推荐者在纸质申报书上手写签名推荐)。5)凡有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(张大千研究)科研项目未结题者不得申报。课题负责人同年度只能申报一个中心项目,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中心项目的申请。(6)在立项评审会召开之前,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名义为申报事宜走访评审专家,一经发现,取消申报资格。

四、结题要求

1、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(张大千研究)科研项目最终研究成果形式不限,根据实际情况或专著或论文或研究报告。凡成果形式为专著,原则上应为公开出版物。因经费等原因,尚未公开出版者,需提交书稿一式三份,由“中心”组织学术委员会三人以上鉴定通过,方可结题(成果内容在北大中文核心发表2篇或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1篇文章的免于鉴定);凡成果形式为论文、调研报告,结题均要求至少在公开刊物发表2篇、或北大核心发表1篇学术论文(重点项目至少需有北大核刊2篇或CSSCI来源期刊1篇);凡成果形式为论文和作品(设计产品、动画作品、画册、模型等)需至少在公开刊物(正刊,非增刊)发表1篇学术论文,并向中心提供作品原件。

2、有下列情况之一可直接结项:研究成果被国家社科规划办《成果要报》、教育部《专家建议》、省规划办《重要成果专报》采纳或获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性批示。

3、成果形式为论文或者调研报告者完成时限为一至二年;成果形式为专著者完成时限为二至三年。具体要求根据立项通知执行。

五、其它

1各高校及相关单位(部门)加强对项目申报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审核,确保资格审查、内容、选题等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及课题组完成研究任务的充分条件,并签署明确意见。

2、本中心2022年度申报受理时间从即日起至2022415日止(以收到电子文本为准)。申报者务必于截止日期前用挂号信将申报书一式3份、课题设计论证活页(一式12份,单独装订)以及电子文档和项目负责人详细联系方式报送本中心。

3、项目申报所需的各种材料请登陆“中心”官方网站(http://zdqzx.njtc.edu.cn/)进行下载。或进入“内江师范学院”主页(http://www.njtc.edu.cn),点击“科学研究”栏目下的“张大千研究中心”下载。本次申报书及论证活页以中心网站下载专区提供的模本为准。

4、联系方式

邮寄地址: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1124号内江师范学院:张大千研究中心

邮政编码:641112

电子邮箱:zdqyjzx@sina.com

联 系 人:王 平   李姝霓   杨坤

联系电话:0832-2342599

 

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

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

----张大千研究中心

20211225

(附件一)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(张大千研究)科研项目.docx

(附件二)课题申报书(大千中心2022).doc

(附件三)论证活页(大千中心2022).doc

 

合作伙伴

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 站长: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